“不管速冻食品新国标怎么定,我们还是心存顾虑。”1月2日,在双塔西街一超市购物的程女士对记者表示,她觉得目前国家标准不管怎么定,她都不太敢买速冻食品了。
日前,国内三家速冻食品企业部分批次产品被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纷纷下架。从2011年12月21日开始,在实施的《速冻面米制品》新国标中,由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为限量检出。1月2日,记者走访了太原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多数消费者对速冻食品新国标并不太买账,市场反应冷淡。
记者在长风街一大型超市内看到,“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仍然是速冻食品的主力军。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水饺、汤圆等速冻食品销售情况十分一般。随后,记者又来到该路上另一家大型超市,几个冷冻柜内水饺、汤圆等依次排开,只有少数几名消费者驻足了一会,最终还是空手离开。“听说最近速冻食品都不怎么样。”一位消费者拿起一包上汤小云吞,看了一会又放下,“还是自己回去包吃得安全一点。”
相对于消费者,几家超市的销售人员都表示,公司跟他们说过新国标的事情,但可能因前段时间速冻食品曝出的问题影响较大,所以“冬季销售情况明显不如往年”,一位销售员叹了口气说。
记者了解发现,按照新国标,原先被认定为不合格的速冻产品,很可能被判断为合格。对此,国内相关食品专家则表示新国标更加“合理”。有食品生产厂商也表示,过去对致病性微生物是零的概念,规定不得检出。但食品涉及种养殖、加工、生产、包装、储存、流通等多个环节,多年的检测实践表明,完全不检出微生物几乎不可能,旧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现实。其实,早在1999年,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控制原则就进行过重大调整,认为在某些食品中,并非所有的致病性微生物都会产生同样的危害。而据权威部门规定,每克含10万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才算有害,新国标则规定每克在1千到1万个之间。
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一位检验人员表示,消费者其实不必“谈金黄色葡萄球菌色变”,因为这种细菌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用的电话都有,人体肠道、呼吸道中也有。”这位检验人员解释说,一些病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是因为细菌侵入到了血液中,或达到了一定浓度。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耐高温,如果消费者心中仍有顾虑,可以将速冻食品多煮一会儿,基本上就可以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放心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