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局昨发警示
本报讯 (记者黄佩 通讯员郭辉山)又是“面豆”上市季节,由于这一蔬菜来自外地,市民不太熟悉,而且去毒处理方法复杂,一般市民难以掌握,不能除去其中毒素甙而引起中毒,且孕妇食用可发生宫缩。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发布警示:劝告市民和集体食堂慎食“面豆”。
食用不当已“惹祸”多次
据悉,“面豆”(也称“猫儿豆”),是广东某些山区前年从山东引进的新产品,近两年均在12月份开始面市,市民对其特性及烹调方法了解不多,自进入广东市场后已发生多起因食用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称,“面豆”中含毒素甙,该毒素主要抑制胆碱酯酶,进食毒素甙没有完全破坏的面豆,就会产生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在进食4~8小时后发病,潜伏期最短为30分钟,最长可达24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四肢麻木、肌颤、心慌等症状。重者有流涎、出汗、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昏迷。因“面豆”中含有鞣质,故腹泻发生较少。孕妇食用可发生宫缩。
去毒小贴士:
“面豆”必须经过彻底处理后才能进食,新鲜“面豆”摘下后连角皮煮熟,剥去有毛的表皮,同时还要将角皮内角质化的一层内皮除去,连豆一起放在冷水内浸泡3昼夜,每日换水2次,而干“面豆”的处理更为复杂,需浸泡5~8昼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煮熟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