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神经的今天,“买了贵的就是健康的”似乎变成了民众潜意识里的定式,使得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也逐渐水涨船高地成了抢手货。
本来,认证制度作为国际上通行的、用于安全、质量、环保等特性评价、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应该具备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绝对权威。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有效的认证手段在见利忘义的商家面前,成了“拉大旗扯虎皮”的工具,花了两三万就能拿下证书,这样的认证证书还有什么权威而言,假冒有机食品的现象又怎能不明目张胆地出现呢?
在笔者看来,假冒有机食品认证证书“不认证”的现象,说到底还在于违法成本的太过低廉。由于假冒有机食品往往获利翻番,个别品种甚至超过500%,个别食品企业和经销商怎么可能不昧着良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呢?加之由于监管和惩罚机制的不健全,假冒行为几乎没有什么违法的成本,使得跟风效仿风气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购买认证证书的狂热。
因此,要想让非法的认证行为没有市场,就必须加大违法的处罚力度,让那些缺少道德血液的食品企业和经销商尝到高昂的违法成本之苦,为有机食品行业敲响警钟,让守法经营回归常态。
崔立锋(高邮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