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和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冷冻、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冷链食品,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
二、运输和配送过程清洁消毒
(一)人员。
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二)物体表面。
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为避免清洗返还物,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三)交通工具。
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货物混载时,装载车辆时尽可能将食品与会造成污染的其他货物分开。车辆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三、销售经营过程清洁消毒
(一)冷链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二)进口冷冻食品应经过广州市集中监管仓统一消毒、核酸检测并出具相应报告;进口冷藏食品在入库前应对其外包装规范消毒。拆开外包装后,需对拆包后下一层级内包装外表面开展全面预防性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当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并形成环境消毒台账。
(四)废弃物消毒:进口冷链产品废弃外包装、废弃内包装、软质塑包、泡沫箱、复合膜(袋)等废弃物,应设置独立垃圾收集容器,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液喷洒至内外表面完全湿润,常温放置48小时后再行处置。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废弃物必须使用双层垃圾袋收集。每次收集完成,用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液喷洒至袋内垃圾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垃圾袋,并用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喷洒垃圾袋外表。
四、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冷链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见附表。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消毒剂 种类 |
有效成分 |
应用范围 |
使用方法 |
注意事项 |
醇类 消毒剂 |
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复配产品可依据产品说明书。 |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
卫生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min。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3min。 |
1.易燃,远离火源。 2.不适用于大面积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 |
含氯 消毒剂 |
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 |
适用于物体表面、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还可用于空气、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
1.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空气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2.低温冷藏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浓度10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2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20000mg/L。 3.冷冻物体表面消毒:应采用合法有效的低温消毒剂,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进行低温消毒。 |
1.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因此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 2.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当远离火源。 |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
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化氢(以H2O2计)质量分数3%-6%。过氧乙酸消毒剂:过 |
适用于物体表面、空气的消毒。 |
1.物体表面:0.1%-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2.空气消毒:0.2%过氧乙 |
1.易燃易爆品,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2.与还原剂接触、或遇金属粉末,均有燃烧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