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南方日报曝光了粤西部分地市小作坊土榨散装花生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引起了食品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调查显示部分小作坊散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情况严重,最高超标近15倍!
传统工艺的土榨花生油真的健康吗?什么是黄曲霉毒素,怎么致癌?土榨花生油的危害你知多少?
“传统工艺”土榨花生油真的健康吗?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以土法压榨花生油的小作坊在我省广泛存在,尤其以粤西居多。这些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不具备吸附、皂化、脱色等精炼工艺,无法根除原料霉变引发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
图为茂名市的花生油小作坊
在粤西某市城乡结合部,记者在一条简易公路两旁发现多家专营土法压榨花生油的小作坊,均主打“现场制作”、“传统工艺”、“健康天然”等概念,生意兴旺。
记者注意到,这些小作坊周边环境杂乱,生产场地多为半开敞的简易建筑,现场卫生条件较差。正在制作花生油的机器旁边,袋装花生原料层层叠叠地随意堆放在地面和墙角,没有按照卫生要求离地摆放以减少霉变。对原料花生,一名小作坊业主介绍,榨油前会将花生放在门前木盘上,人工筛选去掉霉变颗粒。
黄曲霉毒素B1是致癌性最强的一种
你真的不怕吗?
记者采访多名前来买油的村民,他们均表示当地习惯食用土法压榨花生油,价格便宜而且炒菜香。但对黄曲霉毒素,他们多表示不了解也不担心。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物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据了解,发霉的花生含有大量黄曲霉素,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产生黄曲霉素主要菌种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此外还有曲霉、青霉、根霉等。黄曲霉素B1和G1,可诱发肝癌和皮下肉瘤。黄曲霉素对动物的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等均会引起病变。据报道,黄曲霉素含量在1微克/公斤可诱发癌症。1微克/公斤黄曲霉素含量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主要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胃肠大出血而死亡。对于这种毒素,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粮食等食物的霉变。
土榨花生油存在着三大不安全因素
1.用发霉的花生来榨油
花生原料也是不分好坏,有的甚至使用发霉的原料生产。很多人喜欢土榨花生油浓郁的香味,但现在,就连这种香味都有可能是假的。一些不法商户为了让自己榨的油更香,就往花生油里加一种特制的香料,而这种香料竟是用发霉、发臭的花生制做的。
2.掺假严重 混入棕榈油
在广东多个城市调查中还发现,除部分土榨花生油生产质量无法保证外,不少作坊还公然掺入棕榈油,蒙骗消费者。市场上土榨花生油价格相差较大,每斤从6元到10元不等。这是土榨花生油为什么卖得便宜的原因。而棕榈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它含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生产步骤“偷工减料”
记者在一些小作坊看到,油贩子把炒熟的花生放进靠近车头的机器,经过一阵轰鸣,大约20分钟时间,带有热度、冒着花生香气的“鲜油”就出品了。正规花生油的加工需要经过筛选、去杂质、压榨、过滤、包装等过程。但基本上所有的土榨花生油在生产过程中,程序有的被简化,有的被省略。
严查!去年查处354家违法企业
记者15日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监管部门已迅速采取行动,要求各地对花生油小作坊采取专项抽样检验、组织花生油小作坊业主集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措施,保障花生油质量安全。接下来,我省监管部门还将结合春节前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组织专项行动。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右)在小作坊抽样检验花生油。
统计数据显示,仅2014年,全省就共检查食用油相关生产单位6049家次,包括食用植物油生产单位5455家次、动物油脂生产单位229家次及食用油脂制品生产单位365家次;检查食用油经营单位33083个次,包括粮油批发市场350个次,集贸市场2930个次及食品经营单位29803个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43912家,包括学校食堂7145家次,餐饮服务单位36767家次。
该负责人透露,在上述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对包括散装花生油在内的食用油去年共抽检2842批次,其中不合格291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酸价等。而去年我省监管部门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954份,查处违法企业数354家,取缔违法加工假冒食用油窝点4个。